專家介紹,由于生活節奏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加,抑郁和焦慮成為困擾現代人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問題,綜合醫院成為主要就診途徑。但現在的問題是,不僅僅是患者在就醫過程中不能正確表述與軀體疾病伴發的心理癥狀,即使是臨床醫生也很少有人把軀體疾病與精神癥狀統籌考慮。
據了解,發達國家的臨床醫學教育,精神科課程是主課之一,學生的臨床實習時間長達3~6個月。而我國最好的院校也就安排兩周左右的精神科實習,有些甚至干脆取消精神科課程。在臨床醫生的繼續教育中,這個問題同樣被嚴重忽略。導致大量綜合醫院的臨床醫生在診斷疾病時,只注意具體器官的病變,忽略精神上存在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預測,到2030年,全球有抑郁/焦慮癥狀的人群將僅次于患心臟病的人群。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日前,中華醫學會向全國的臨床醫生發出倡議,提醒他們在接診中應注意識別軀體疾患病人中的抑郁/焦慮患者,以便作出正確診斷。
因此需要強化心理咨詢服務,優化心理咨詢服務平臺,加強硬件設施建設,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測評室、積極心理體驗中心、團體活動室、綜合素質訓練室等,積極構建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自助與他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體系。
完善體制機制,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值班、預約、轉介、重點反饋等制度,通過個體咨詢、團體輔導、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多種形式,向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咨詢服務。實施分類引導,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專業學生,精準施策,因材施教,把解決思想問題、心理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在關心呵護和暖心幫扶中開展教育引導。遵循保密原則,建立心理健康數據安全保護機制,保護學生隱私,杜絕信息泄露。